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芥菜新聞 培育成長服務
:::

陪伴生命.從心開始

一早就從家園群組收到一則訊息,內容是清晨家防中心送來了一名少年,到了家園後來到孩子的房前,打開房門走進被折騰一夜未眠的孩子房內,果不其然,孩子在聽到開門動靜時就被驚醒,惴惴不安的眼神透露又睏又累的身心,在一番喧寒問暖後他才稍微鬆懈原本緊繃的神情,並伸出傷痕累累又紅又腫的手臂,瘦弱且無力的模樣,讓我不禁想起六年前初到家園時所服務的第一個少年…
    
他們在老師眼中都是沉默寡言,雖然在同學面前總是認真用功的形象,佯裝平靜的背後,藏在長袖襯衫裡是昨夜成績不理想而被家長責打的印記,但對他們來說比傷疤更痛的是,家長在責打時伴隨的言語暴力「你怎麼這麼笨!」、「考這種成績乾脆去死!」、「我們在你身上花這麼多錢,你還考成這樣?」,還有失望與否定的眼神,如同慢動作一樣不斷腦中重播。

如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中描繪被升學主義綑綁的現代社會下搖搖欲墜的親子關係,這些把孩子的成績當作自己的成績單,用孩子的學業成就當作檢視自己是否為好爸爸好媽媽指標的家長,面對考試成績未達期待的孩子,經常因為失望,習慣性出口傷了自己的孩子,又因為工作上的高壓、高工時,回到家後多半沉溺在網路,或是繼續加班做白天未完成的報告,沒時間也沒心情好好與孩子聊天談心,就算陪孩子寫作業時也是責罵和催促,這些被責打的少年來到家園,回想起在家裡與爸媽相處的點滴,竟自覺他們只是爸媽的附屬品,強調他們感受不到來自爸媽一絲絲的愛,甚至坦言那個家是地獄、是監獄,再也不想回到家。

經由多次的會談、藝術輔療、遊戲輔療、舞蹈輔療等過程,輕觸少年傷痛的心靈,從經歷自己的恐懼或擔憂,到接受自己受傷的事實,釋放壓抑的自責、憤怒、悲傷情緒,培心家園陪伴他們從無感,恢復到覺察自身的情緒與感受,慢慢地這些少年才發現原來他們與爸媽久遠前也曾有過幸福快樂的生活,在那些責罵的言語下,其實更多的是爸媽因為愛孩子所產生的過度期待,在明白爸媽的心意後,少年重建了自我價值與自信,與爸媽修補親子關係,返回家中重新出發,活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真諦。

 

加入芥菜種會 瞭解更多服務資訊

我要
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