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芥菜新聞 培育成長服務
:::

料理包裡的溫度 是以工帶振的雙重祝福

芥菜新聞

料理包裡的溫度 是以工帶振的雙重祝福

2025/07/29

在萬里的孫理蓮紀念營地廚房裡,有兩個身影默契十足地穿梭於爐火與鍋爐之間—一位是經驗老道、充滿熱情的廚師明輝,一位是從越南嫁來台灣的新住民如玲。過去,他們是飯店內場裡的同事,如今,與一群「以工帶振」的夥伴攜手製作冷凍料理包,一起用美味的料理帶給困難家庭溫暖和祝福。

 

兩條路的交會點,他們在廚房相遇

明輝是位有著30年資歷的資深廚師,擁有一身好手藝與幽默感,過去他在許多餐廳工作,平均三到五年就會換一次地方,直到來到了萬里營地,這一待,就是超過5年。他回憶當時在找工作時經過營地看見耶穌雕像,心裡悄悄許了個願:「請給我一個不錯的工作吧!」沒想到不久後就真的成為這裡的廚師,他笑著說:「這也太巧了吧,我真的來這上班了耶。」而這份工作,不僅成了他命運的轉折點,還牽起了一段師徒緣分。他邀請了自己過去在餐廳裡的徒弟─如玲。

如玲與以工帶振的夥伴共同製作冷凍料理包
如玲(右一)與以工帶振的夥伴共同製作冷凍料理包,讓困難家庭簡單加熱,就能安心享用美味的熱食,也讓家庭照顧者獲得喘息。

 

如玲剛來台時,身邊沒有說越南語的同鄉,中文一句也不會,只好默默地把不懂的字寫下來每天苦練。她原先進入了飯店房務部工作,後來飯店餐廳開始營運便到廚房幫忙,她一邊看、一邊問、不會就做筆記,慢慢累積出一手好功夫,也是在那時,遇見了她的師傅明輝。如今師徒倆在芥菜再次合作,一同承接著「幫助他人」的信念。

 

從火爐到餐桌:一份料理包,一份堅持與希望

孫理蓮紀念營地同時也是陪伴孩子學習與成長的場域。明輝與如玲負責孩子們的每日餐食,每到中午,孩子們便興高采烈地湧向廚房領取便當,一張張期待又滿足的笑容,是他們工作最大的回報。「我總是一邊做菜、一邊思考,能不能透過料理,陪伴孩子們的身心成長。」明輝說。料理不只是填飽肚子,更是一種溫柔的力量,讓孩子獲得滋養與勇氣,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

明輝加入芥菜種會
用美味的料理來幫助人
明輝加入芥菜種會後,時時刻刻掛念著需要幫助的孩子,並且用美味的料理來幫助人。

 

2025年,芥菜種會啟動了「暖心熟食箱計畫」,推出梅干扣肉、蘿蔔燉肉等冷凍料理包,只要放入電鍋加熱,就是熱騰騰、香氣四溢的美味餐食。不僅成為孩子們的營養來源,也讓照顧者得以減輕備餐壓力,重新找回家的溫度與歸屬感。

隨著冷凍料理包製作的需求日增,營地廚師團隊也帶領受助家庭的照顧者,透過「以工帶振」模式,學習料理包的包裝流程與相關技能,進一步獲得收入。對許多經濟困難的家庭而言,這不只是工作機會,更是重拾自信、邁向自立的重要一步。

這是「以工帶振」的雙重祝福——一份是技能培力與工作機會,帶來收入、邁向自立,一份是餐桌上溫暖的飽足與希望。

 

默契不只是練出來的,更是陪伴而來

「我們的團隊氛圍很好,大家都互相體諒,沒有人會斤斤計較誰做得好不好。」明輝說。他知道這裡的工作節奏和一般廚房不同,需要更多耐心與包容。他分享,有位聾啞的「以工帶振」夥伴無法言語,也不常使用手語,但只要一個眼神、一次眼神交流,他們就能完成整個包裝流程。這份默契,不只是訓練出來的技巧,更是長時間陪伴與信任的成果。

這樣的團隊氛圍,讓每個人都能自在地做自己,也更願意把心放進工作中,為彼此、也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努力著。

 

一份餐食,守護家的溫暖與力量

在這段助人旅程中,他們看見了料理以外的價值。明輝笑著說:「我本來只是想找一份工作,沒想到自己變得更願意關心別人。」如玲也說:「我從沒想過,自己能從一句中文都不會的越南媳婦,變成有能力幫助他人的人。」

在孫理蓮紀念營地的廚房裡,這對師徒不只是煮菜——他們將生命的歷程、學習與轉變,煮成一道道帶著溫度的料理,也化為一股默默滋養他人的力量。在每一鍋飯菜裡,他們不斷煮出希望的味道。

 

邀請您一起支持這份溫飽的力量,為更多人帶來生命的祝福。

《暖心熟食箱》找回家的溫度

加入芥菜種會芥菜種會官方LINE 讓愛溫暖您每一天

我要
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