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芥菜新聞 培育成長服務
:::

在信仰中,找到通往家的道路

小恩第一次走進少年之家時,安靜但不畏生。他開口的第一句話是:「我是基督徒,因為我媽媽也是基督徒。」

那年,他小學六年級下學期,剛從另一處安置機構轉進來,這已經是他經歷的第六次照顧轉換。父母離異後,家中無力撫養,三個兄妹一同被送進寄養體系,多年來輾轉各地,對「家」的想像早已模糊。

工作人員向他說明:「成為基督徒,不是因為家人是,而是你與上帝之間的關係。」
小恩沒有馬上回答,只輕聲說:「我記得小時候媽媽有帶我去教會,那時候很快樂。所以我想當基督徒。」
那一刻,我們理解,信仰對他而言,不只是宗教,而是一條通往媽媽的記憶、重拾歸屬的線索。

在學校,小恩的學習表現並不理想,多數科目僅有20至30分。他不太談論功課,裝作不在乎,卻在夜裡默默流淚。那是一種習慣性保護:與其讓人發現自己的挫敗,不如先假裝無所謂。

直到有一次,在大學體驗活動的參與讓他眼睛發亮。觸碰到科技設備、實作電路板的當下,他興奮得像個小工程師。那是他第一次說:「原來學習也可以很好玩。」

此後,課輔老師為他設下小目標、逐步練習,考前更陪他寫完一頁頁的練習題。國一下學期期末,他有三科成績突破了70分。
「以前我成績不及格都裝沒事,其實心裡超難過的,現在考到70分我超開心的。」他這麼說。

如今的小恩,每週會固定去教會、參與志工服務。無論是餐前禱告或為同伴祝福,他總帶著一種自然的誠懇。他仍在安置機構中生活,但比起剛來的時候,內在已經穩定許多。

談起未來,小恩眼中充滿期待:「我想念電機系,可以修電的東西,也想幫助別人。」

對一個曾在破碎與漂泊中成長的少年來說,信仰不只是慰藉,而是讓他重新看見自己的價值。那份與媽媽的牽絆、與上帝的關係,也讓他重新定義「家的方向」。

支持少年之家助養計畫,一起看見孩子的成長!

我要
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