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藝所於2018 年將「青銀共創」的概念導入營運服務中,並自去年起廣邀多元族群成為夥伴,以青銀共創的模式結合青年與熟齡者共同學習和工作,開啟不同世代之間的對話,並傳承芥菜種會的服務理念。
從上課學習到獨當一面
今年32歲的振鑫,因有輕度身心障礙,高中時就讀花蓮農校特教班,特教班依照職業別分做農業、園藝及烘焙等科,他不喜歡曬太陽,加上對烘焙有興趣,便決定走上烘焙這條路。高中畢業後,他參加芥菜種會少年之家的探索營活動,並成為少年之家烘焙課程的學員,之後由習藝所的同仁文雄邀請參與烘焙工作,從此便與芥菜種會結下了不解之緣。
民國100年,習藝所首次推出中秋月餅試賣,製作上需要揉麵團、擀皮、秤料、顧烤箱、包裝等,作業繁複,文雄與振鑫時常忙碌到凌晨一兩點,600盒的出貨才終於大功告成。接下來的10多年,每逢中秋節月餅生產出貨旺季的檔期,也從不缺少振鑫的身影,說他是習藝所烘焙製作的元老,實在一點也不為過。
青銀共創互相扶持
近年來因習藝所推動「青銀共創」的理念,許多長者也加入了烘焙的行列。在與長者合作製作月餅的過程中,振鑫樂於教導這些長輩,讓他們更快上手;有些阿姨會從家裡拿好吃的東西與振鑫分享,中午一起吃飯時也往往要振鑫多吃一點,彼此的相處十分融洽。
對振鑫來說,當初邀請他參與烘焙工作的文雄,就像是父親一樣,多年的相處,合作更有默契,溝通也更為順暢。文雄表示,振鑫任勞任怨的個性,不僅能獨立作業,更樂於教導新人,實為烘焙班不可或缺的好幫手;然而剛開始與振鑫一起工作時,彼此也有一些溝通上的問題,有時在出貨的壓力之下,口氣難免急躁嘮叨,振鑫若一時無法清楚表達情緒,便容易產生衝突。在經過幾次事件後,雙方學習在冷靜時,了解對方的立場和想法,再清楚溝通。
今年的中秋月餅開始出貨時,文雄因家人告別式需請假三天,但那三天都已預定烘烤及出貨的排程,於是文雄請振鑫主責這三天的烘烤工作,振鑫也勇敢承擔。雖然振鑫不免有焦慮及擔心,但他提早半小時到工作場所,完成烘烤備料等作業;更專注於烘烤工作之外,他也告訴夥伴們如何彼此配合,在現場的長者夥伴不時的加油打氣下,烘烤及出貨的時程都進展順利。
從衝突到神隊友的青銀共融
習藝所主任愛美說:「那幾天看到振鑫被賦予任務時,想要完成文雄對他的信任及期待,也看到了他與我們合作月餅製作的這幾年,突破了自己的限制、成長了很多。」從中秋月餅的製作、包裝、出貨等工作流程中,青年人與熟齡者交換意見、彼此幫補,也學習尊重、理解,相信就能創造友善環境的平台,達到「青銀共融」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