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生活混亂的日子,
空氣是新鮮的,但戴口罩是強制的,
道路是空蕩蕩的,但卻不可能在路上長時間旅行,
人們的手是乾淨的,卻禁止人們握手,
朋友有時間相處,但他們卻無法聚在一起,
你開始瘋狂料理,卻無法呼朋引伴一起享用午餐或晚餐,
每周一,你的心渴求到辦公室,但周末似乎看不到盡頭,
那些手上沒有金錢的,也沒有方法可以賺得,
你握有許多時間,卻沒有辦法實踐夢想
罪魁禍首在周圍,但卻看不見,
如果有人離開這世上,他卻無法告別,
這世界充滿諷刺! 所以要正向,和不要得病。 』
這是去年四月,芥菜種會菲律賓合作夥伴在新冠狀病毒大爆發時寫下的一首詩。如今卻成了在台灣的我們,每日生活的感嘆! 2021年5月,就在春天來臨,百花齊放又陽光燦爛的季節,我們開始在家工作、開始學習自煮料理、開始多出許多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這些原本夢寐以求的奢侈,現在即使實現,卻抹上一層憂憂的焦躁與不安,隨著染疫人數攀升、無預警死亡案例的不斷被報導,社會瀰漫著幾許肅穆氣息,原來能呼吸一口乾淨的空氣,是防疫日常的小確幸,在這場全民戰疫中,有人染疫被隔離,有人沒了工作、有人接不上學校數位學習平台,有人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求救,同島一命已不再是口號,是一個具體而微的生活實踐,在等待疫苗施打,完成全體都有免疫力目標之前,我們要好好照顧自己、身邊的家人,並盡所能為他者(無論是醫療人員、無家者、社會底層工作者)盡一份心力,聯合國在2016年推動永續發展目標時,曾喊出No One Behind 的標語. 翻成中文就是一個也不能落掉 。台灣社會是否能在這波疫情中一個也不落掉,不是只有醫療資源豐厚的大城市不落掉,而是連偏鄉部落也不落掉,不是只有防疫觀念較強的有錢人不落掉,而是連三餐不繼缺乏安全保障的產業工作者也不落掉,今天,讓我們暫時關掉新聞網路上的最新疫情報導與數字追蹤,時光倒回2020年疫苗尚未研發完成的那個夏天,看看芥菜種會在海外物資供應的第一線服務工作者,他們做甚麼?怎麼做? 讓弱勢家庭沒有在這場戰疫中被犧牲、被落掉…
當地工作人員在身心疲憊下,每日手中仍在持續不斷地在整理食物與醫療品物資、包裝、開車跨越封城界線,將救援包送到政府無法援助的人群。
我們在菲律賓的第一線人員,先後分別傳出確診的情形,印度的第一線人員,則因封鎖而須申請政府的特許證才能夠出門發放物資。
印度
去年4月初,印度禁制令實行不久的一個上午,手機分別傳來印度合作夥伴的消息,他們的服務區域分別位在德里的西北德里區和Noida。此兩區約有上百萬人口,多數是來自其它省分的移工。訊息提道:「今日已申請到外出許可證,我們即將外出採購米、麵粉、油、豆子等物資,社區裡已有很多家庭的房東要趕他們出去,因為日薪打工者無法工作就沒有錢,繳不出房租,也沒有食物吃,政府提供餐食的份量根本不夠,大人和小孩都在挨餓。」他們發放物資前的家庭,大多是家務清潔工、日薪臨時工或是寡婦、單親家庭和患有愛滋病的家庭。一中一位是Rashma。Rashma是愛滋病患者,以替人撿拾牛糞維生(牛糞曬乾可作為燃料),但大多數日子都因為身體狀況不佳無法工作,丈夫與大女兒都因患病需輸血而感染愛滋病相繼去世。對Reshma家來說,能有飯吃和活下去成了首要目標,至於COVID-19感染或是因愛滋病毒引起的病痛眼下已顧不上了。另一戶發放對象,是印度中央邦的原住民,他們平日在街邊乞食維生,領到物資的這一天,剛好是他們這四天來的第一餐。母親們拖著疲憊的身軀,帶著少不更事的孩子們長途跋涉,再想起印度政府承諾,每個人都會有餐食可吃。的確,禁制令開始後,印度政府以德里的公立學校場地每日提供午、晚餐。然而,每人只能領一份,且無法替人代領,加上隊伍冗長,許多人排到下午五點才領得到午餐,非常辛苦。
菲律賓
菲律賓是全球風災最嚴重的區域之一,但去年年底的天鵝風災,則因疫情而使得恢復之路遙遙無期、財損更加慘重。艾琳有4個孩子,包含一個寶寶和3歲幼子。她的先生先前在宿霧工作,疫情來臨封鎖政策執行之後不幸失業,被困在島上6個月。之後雖然得以在奎松省擔任勞工,但是在宿霧失業期間積欠的2萬多元台幣債務,令他仍然無法賺取任何多餘收入。丈夫每週只能寄400元台幣回家,艾琳在家裡無法擁有任何其他財務支援。而颱風撤退回來後,整個家被吹毀殆盡,沒有錢購買飲水以及奶粉。家裡屋頂被吹毀,即便艾琳能夠購買簡單的鐵皮和釘子,但丈夫不在無法修繕,艾琳也沒有錢能夠請工匠。先前她總是製作盆栽透過網路販售、買家自取,每個有80元台幣收入,但自從疫情大家不出門,便沒有人購買。每天晚上,更因為家裡的門損壞又沒有人力或財力修繕,艾琳為顧及孩子安危,只好不睡覺。
印尼
在印尼中蘇拉威西省,2018年海嘯災難的衝擊尚未完全恢復,甚至有部分居民一年多來仍然住在臨時屋,如今新冠肺炎的衝擊隨之而來。帕盧至2020年9月底截止,確診新冠肺炎的人數有134人。然而,根據芥菜種會在帕盧的工作夥伴表示,因疫情導致的國內交通禁制,導致帕盧許多家戶因失業、生意營運等面臨財務困難,依靠年輕家庭成員為家戶生計來源的年長者則面臨斷炊的窘境。有些日薪工找不到工作、有些失業,有些因此被迫遷移。同時,因運費上漲,某些民生物資上漲20%。許多弱勢家庭雖無直接受到疫情而有死傷,但從這些年來原本這些家戶原本就有經濟需求,現在又受到更大的衝擊影響其生存空間。
時間飛逝來到2021年,忙碌防災抗災的一年過去了,在教育與課業方面,上述這些國家仍在長期停課中,各國有的延遲發出成績單、有的直接讓所有學生通過直接升上新的一年,而準備大考的高年級學生,則在考試延期之後,重新回到學校考試。老師們會錄好課程用手機傳輸,但是對於鄉間的孩子們,學習卻還是因為缺乏網路和電腦設備而中斷,成效不彰。
如今各國的工作人員,也因為國家優先施打政策,陸續傳出已接種疫苗的好消息,希望去年夏天發生在鄰近國家的故事,也能成為我們今日在台灣努力防疫的力量, 5月台灣疫情爆發社區感染後,政府啟動三級警戒,業者紛紛停業或放無薪假,許多家弱勢庭陷入困境,急需社會大眾伸出援手,在他們最危急的時刻,扶他們一把,挺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