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報告指出,超過40%的中南亞中輟生因經濟困窘無法重返校園,且數據顯示,柬埔寨、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童工比例皆超過30%以上。基督教芥菜種會近10年來扶助東南亞國家近二千名貧困家庭的孩子,繼續接受學校教育,但以往兩個月內就可以招募50名海外認養人的目標,自2018年下半年至今尚未達成,景氣不佳拖累社福單位募款成效,芥菜種會呼籲愛心沒有界線,一起幫助海外貧童延續受教權,脫離貧困循環。
芥菜種會援助海外貧童學習不中斷
提供助學補助、課後輔導
支持每位貧困孩子的受教權。 圖/芥菜種會提供
台灣在二次大戰結束時,基督教芥菜種會創辦人,已故美籍宣教士孫理蓮女士就開始向國外募款,幫助台灣走過戰後及貧窮的年代,因此當台灣經濟繁榮後,芥菜種會開始南向啟動海外救助服務,以教育為核心起點,與海外社區型組織合作,透過兒童認養的方式,協助改善住宿環境、飲食,資助教育經費,目前在印度、尼泊爾、柬埔寨與巴基斯坦4個國家、14個服務據點合作。
柬埔寨是聞名世界的觀光勝地,然生活貧富差距懸殊,大部分貧困家庭居住在木板或鐵皮搭建的惡劣環境中,每1,000個新生兒,就有25個寶寶在滿一歲前就死亡,14%的人們生活於貧窮線之下,孩子們必須幫忙負擔家計。「我們無法讓他去上學,因家裡需要他去賺錢」這是芥菜種會訪視柬埔寨家庭時常聽到的話語。
住貧民窟的17歲少年Chea,每天早上5點起床去市場買菜,然後煮飯給時常痙攣且患有癲癇的奶奶吃早餐,再趕著上學,喜歡畫畫的他,喜歡把家中的牆壁、門板當畫布,即便家裡貧窮又要肩負照顧責任,仍夢想成為建築師,在芥菜種會幫助下,Chea努力不放棄上學,朝夢想前進。
同樣貧窮問題嚴重的還有印度,具報告顯示約有3億8千5百萬兒童生活極度貧窮,6歲至13歲的孩子有一半以上失學。芥菜種會60多年來持續關懷台灣弱勢孩子基本生活權及受教權,在投入南亞及東南亞的國際援助工作方面,導入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邁進,十年來幫助1,935名孩童,其中去年2018年認養人數392人,幫助就學以小學人數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