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來到緊急收容機構的,大多是家庭失功能或經社會局評估需短期安置的孩子,這些孩子的內心其實有許多恐懼,像是害怕待久了就被家人遺忘,或是再也回不了家。
「為什麼我不能回家?」
多數來到培心家園的孩子都有想家的念頭,也讓孩子不想跟家園的工作人員有太多情感的連結,但若我們能開始發掘孩子內心的恐懼,並加以安撫,用真誠的陪伴與引導,慢慢建立他的安全感及信任感,孩子是會改變的。
慢慢的會發現,孩子開始放下防衛,讓你進入他的世界。這是個漫長及不容易的過程,不僅孩子辛苦,工作人員也辛苦,但若能堅持不放棄,持續用愛灌溉,他們會漸漸朝正確的方向前進,也能學會「自愛」及「愛人如己」。
回想剛來機構的孩子,有些會用極其難聽的言語辱罵, 你很難想像這麼傷人的話是出於一個小孩之口,更有的是對工作人員動手動腳上演全武行,孩子的品格真的會深受成長環境所影響。
培心家園目前安置的幾個孩子,平均年齡約15歲。正值青春期發育的年紀,有過動及衝動控制問題的小安,一生起氣來總是對工作人員又推又撞,不然就是出口成髒,雖然發洩情緒是他的權益,但是有情緒障礙的他,總是用錯表達方式。
輔導及照顧孩子的工作人員得經常處於高度緊張的氛圍,幾乎沒有一天可以好好的睡上一覺,在深夜或是清晨接到孩子出狀況的電話都是家常便飯。有時會看到同事下班偷偷在哭泣,身上帶著孩子推撞所造成的新舊傷痕,不禁會懷疑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真的有幫助到孩子嗎?坦白說,我也曾想過遠離這一切。但想到這些孩子他們來到培心家園的原因,不外乎單親、隔代教養、不當管教、疏忽照顧、甚至家暴、家內性侵等,正因為孩子的原生家庭功能不彰,才把他們推向社會邊緣!如果連照顧者都輕言放棄,孩子又該何去何從?
會成為照顧者,就是希望可以替代或彌補原生家庭功能的不足,給孩子愛與安全感,讓他們能穩定的成長。如果放任他們不管,或許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為犯罪受害者 或是加害者 。
期望透過環境的改變,慢慢導正他們的偏差行為與價值觀,這些孩子長大後就可以不用複製父母的人生,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