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因所處地理位置特殊,時常面臨地震、颱風等天然災害,當災難發生時,我們該如何保護家人和孩子? 回顧國際上的救援統計,「自助:互助:公助」的比例大約是「7:2:1」,社區鄰里就近提供幫助高達9成!面臨災害威脅社區是我們的第一道防線。疫情持續,防救災工作亦不能中斷,因為災害不會等我們預備好才發生!支持社區防救災培力,保護家庭和社區!
文:防救災中心 防災師鍾主恩
雖然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全國的許多的活動、據點和課程都被迫需要暫停,回顧國際上所發生的天災,以及近期台灣的颱風豪雨狀況,都證明著『災害並不會因為疫情而停止發生 』,更突顯了防災培力的重要性,守護家園的工作不能因為疫情影響而停止,即便在許多的限制下,芥菜種會仍與社區達成共識,部分的災害自助課程採取「線上培力」方式,讓培力跳脫實體框架,讓社區居民學習使用數位科技上課,同時傳達當災害發生時,如何結合科技進行回應和互助的工作。
經過幾次與社區討論後,線上培力課程終於開課囉! 第一堂是「災害自我保護」與「認識災害」,從互動中了解到社區居民對於災害其實都有基本的認識,並且知道如何逃生,但也存在很多錯誤觀念,例如:地震躲黃金三角、火災躲浴室、水災穿雨鞋到避難處等事項,透過仔細的說明和解釋將觀念導正。過去的實體課程是透過實際互動與演練,而線上課程我們則是利用線上軟體,以趣味機智快問快答的連線遊戲,提升社區居民對防災有極大學習興致及激發熱情。
▲透過線上課程說明颱風豪雨、地震災害的自我保護和準備▼
在第一次的線上課程結束後,剛好疫情警戒降為二級,讓我們可以在有完備的防護措施下,進入社區與民眾有實體的互動,除了幫日前的線上課程進行複習外,也開始與社區討論防災包的預備和重要,透過防災包遊戲了解自己需要帶哪些東西?在遊戲的過程中,發現居民只看到食物圖卡就都全部放進來,說吃的不能少,也從玩防災包遊戲中看見每個人不同的特殊需求,經過討論後不管大家選擇了哪些,最後要傳達的重點是「防災包是個人緊急保命避難使用,因此除了攜帶方便外,也要符合自己的需求,才能在危急時發揮效用。
▲了解防災包品項使用時機及各組分享防災包內容▼
接著夥伴們開始討論社區曾經發生過或未來可能會發生的災害有哪些, 彼此分享許多其他人不知道的資訊,芥菜種會協助社區將這些真實的案例整合在一起,並在下一個階段開啟社區面對災害時的策略與方法。 即使由講師來帶領課程的學習,但最終還是社區居民最了解自己的社區,也是危急時刻最能提供社區幫助的人,透過有趣的工作方法與遊戲,激發社區居民建立自助、互助的觀念與動力,遠比規劃更多課程還來得有學習力。
▲社區居民一起討論分享過去災害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