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由ARUP提供
災難下的社會脆弱性
在COVID-19衝擊下的印度,面對原有的社會經濟挑戰更是艱鉅,其中影響最嚴重的族群,就是原先就處於弱勢社會位置的原住民,以及低階種性的婦女與兒童。依據UNICEF研究,印度5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高達69%為營養不良,5歲以下原住民兒童佔57%,現今各處仍存在嚴重的兒童營養不良和食物缺乏。
嬰兒生存與懷孕婦女生命安全
奧里薩省為印度原住民比例人口最高的省分,高達814萬位原住民,2011年奧里薩邦的人類發展指標是0.362,遠遠低於印度整體0.467, 5歲以下兒童高達40%為體重過輕。
「目前政府只補助少數人一點米,和當地村長僅提供幾天的飯食。那兒童和嬰兒該怎麼辦?我一歲的孫子只能靠米水存活。 」
--一位長者原住民女性,Dholkatha
「我們現在要給孩子們一餐都很困難,而我在懷孕滿 3 個月檢查後,再也沒有到醫院檢查過,我現在很擔心不知道要到哪裡生產。 」
--懷孕8個多月的Namita
記錄當地偏鄉婦女營養及健康狀況
芥菜種會與海外當地夥伴看見原住民兒童、懷孕婦女的健康與營養狀況惡化,前進到Cuttack和Kendrapada地區[註1] 的村莊,尤其在疫情期間,一戶戶瞭解家中兒童學習和營養攝取、懷孕女性就醫和飲食狀況。更看見疫情帶來的附加問題,婦女家務工作量永無停止地增加,暴力情形也加劇在女性和孩子們身上。
最近的城鎮,得步行 2.5 小時才能抵達
在Cuttack地區,Bada-Pokhari,從鄉村的家中到最近的城鎮Choudwar,共16公里遠,沒有大眾交通工具,人們能仰賴的只有腳踏車和雙腿,得步行2.5小時才能抵達。因此海外夥伴傳遞愛心至需要幫助的村落,發放媽媽健康包、嬰兒食物包和教育文具包,共幫助148戶需要緊急幫助的家庭。
當地居民住屋狀況
嬰兒食物包
發放健康媽媽包
人口結構、學校與健康醫療資源缺乏現況
此村居民約95%為原住民,也有少數是低階種性身分。村莊內僅有一個小學,和兩個兒童照顧中心[註2] ,國中及高中學校在距離16公里外的鎮上,2011統計其識字率僅有46.3%,遠遠低於奧里薩邦72.87%,女性識字率僅達30.58%。
村內也沒有任何健康醫療站,需要到鎮上才有醫療服務。更嚴峻的問題是基本日常飲用水,村裡沒有自來水管線,更別說有方便的水龍頭,全村居民僅能仰賴一個水井,作為飲用水取水之處。
當地居民住屋狀況
養家活口的限制
在社會對原住民及低階種性的既有偏見,和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雙重限制下,90%村民並無自有土地,僅能在非正式經濟部門擔任農務工,或到外地省分成為非技術型的移工,約55%家戶工作沒有穩定的生計來源。
三月COVID-19疫情爆發後,在外省工作移工日夜趕路回到家鄉,原先微薄的收入,在路程花費已全數用盡,並沒有多餘的金額可使家庭經濟好轉,反陷入另一波困境。
當地工作者Chintu說出:「疫情開始,因學校和兒童照顧中心關閉,原本村莊的兒童中心還能供應一些食物給需要的孩子們,補充養分,但現在離重新開放的日子卻遙遙無期。孩子學習呈現停滯,公立學校沒有提供線上或電視教學,即便有線上教學,村莊內家庭也沒有設備可以參與教學課程。」
領取援助物資的印度偏鄉地區婦女孩童
發放兒童文具包幫助孩子學習
生命的韌性
當我們在面對海外貧困地區的疫情狀況和人身安全等議題時,就像航行在未知軌道的茫茫大海中。但在8月初清晨傳來一則喜訊,原先對自己是否能順利生產充滿不安的Namita , 幾天前已安全誕下一名女嬰 ,雖然現今仍面對著健康醫療和婦女兒童的營養缺乏,但看見這份努力生存堅韌的生命力,就像在大海中划出一條清晰可見的航道,讓我們可以持續前行。
在艱困環境下仍努力學習的印度孩童
芥菜種會 長期服務印度地區面臨生存困境的弱勢家庭,提供緊急救援基本飲食及衛生用品,使他們免於飢餓及物資缺乏,支撐他們平安度過困難危機。
防疫無國界,一起送愛到印度。
[註1] Cuttack和Kendrapada地區,分別各有三大原住民族包含Shabar、Munda、Saora與Santhal、Shabar、Munda。